上學時就已接觸過季老的文章,當時并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。回首再顧,那是一種難得的安寧,可以讓人壓制內心的浮燥。最近翻看《心安即是歸處》,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以及空口講述人生大道理的語言,有的只是一個耋耄老人在經歷過人生的苦與悲、穿越過世間的冷與暖之后,用質樸、溫暖的文字向世人講述生命的智慧,萬事安然于心,從容而行。
翻開書的第一章,季老寫到: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,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的發展的承上啟下,承前啟后的責任感。在我看來,這種責任感,既包括對自己負責,即對自己做出的每個選擇和決定負責,對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負責;還包括對別人負責,小到對家庭、對工作崗位負責,大到對社會、國家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負責。
我想,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有“人所能負的責任,我必能負;人所不能負的責任,我亦能負”的信心,才有能力、有魄力肩負起歷代“中國的脊梁”傳遞下來的使命和任務,走好我們這代人的“路”、扣好我們這代人的“環”,才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找到心安之所。
季老說:天下第一好事,還是讀書。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。后一代的人必須讀書,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。我想,讀書是我們探索世界、認知自我最簡單便捷的一種方式,它為我們打開新世界的一扇窗,讓我們對外界有強烈的求知欲,為我們埋下了一個不斷超越自己的種子。中華民族五千年所傳承積累下來的知識就是我們走向新世界的底氣。
我們常說,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的精神成長史,讀書能積累知識,知識會凝結智慧,而智慧最終能穿透歲月,成為暮年之時我們笑談人生最硬的底氣。季老還說:我們不僅要讀自己專業的書,其他類型的書我們也同樣要‘隨便翻翻’。知識面越廣,得到的信息越多,才利于專業的探討,利于自己的成長,不被時代發展的洪流所拋棄。
季老寫到: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。然而,自古及今,海內海外,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。是啊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這是生活的常態,以“不完美才是常態”的態度和角度看人、看己、看人生。
季老分享了自己在望九之年初嘗試“生吃活魚”這道菜的旅途軼事。從“心直跳,眼直瞪,手直顫,唇直抖”到“匯入花花世界的人間,興致盎然,欣賞我畢生八十一年從未見過的延吉的風情”,季老很快接受了這個新奇食物。世間多數人是惰性的,習慣于待在自己的安全區、舒適區內,很多情況下不想也不愿冒險嘗試,尤其是在面臨風險時。但是,我們要知道,很多嘗試看似當時沒有任何作用,甚至可能會失去一些,但是嘗試帶給我們了親身經歷、切身體會,而不是道聽途說、似是而非。我相信,我們曾經讀過的書、走過的路,都會沉淀在我們的氣質和言談中,終會在我們的未來獲得回響。
季老《心安即是歸處》中對個人內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讓我受益匪淺,它不僅提升了我的文化自信,也讓我更加重視內心的平和與個人的成長。
(作者:第九分公司 吳殊屹)